close

http://blog.xuite.net/tonycjones/twblog/518390586

【全面揭露】加工食品會殺死讓你健康和苗條的細菌

  

 加工食品會殺死讓你健康和苗條的細菌

 2017-07-09

 

 

 

 

垃圾食品絕對是減肥的剋星,並且顯然也是健康腸道的天敵。肚子裡堆滿快餐食物,秤上也會堆滿你的體重——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一項最新研究則進一步闡釋了加工食品具體是如何對身體造成損害的:它們會先從身體裡最微小的那部分下手——腸道細菌。

 

傳統觀念認為肥胖流行主要是因為攝入熱量過多和運動過少。 《飲食神話:有關吃喝的真實科學》( The Diet Myth: Why the Secret to Health and Weight Loss Is Already in Your Gut )一書的作者、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遺傳學專家蒂姆·斯佩克特( Tim Spector )教授認為,當前肥胖流行歸咎於腸道菌群失衡,問題的根源可能是高度工業化飲食方式。與我們的祖先相比,我們腸道內細菌的多樣性正在減少。

 

 

Tim Spector教授

 

Spector 教授作為全球領先的科學家,研究了消化道內數万億計的細菌,他發現有種神秘的力量可以控制人類的健康和情感,而現代的飲食模式不利於其發揮作用。他在《飲食神話:有關吃喝的真實科學》( The Diet Myth: Why the Secret to Health and Weight Loss Is Already in Your Gut )一書中提出,正確的飲食和鍛煉方式可以改變個人的腸道細菌,從而給我們帶來健康、快樂和苗條。 Spector 教授在書中寫到,目前還沒人試圖禁止出售快餐,但攝入種類豐富、大致都健康的食物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人體腸道微生物環境(或腸道菌群)的改變很可能是導致肥胖症的原因,甚至會引發糖尿病、癌症和心髒病。顯然,膳食種類越豐富,體內微生物種類也越多樣,你(不論年齡如何)也會越健康。”


他的專業研究領域是雙胞胎。近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科學追踪 11000 個同卵雙胞胎,通過檢查他們的健康信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試圖發現環境和遺傳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一萬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通常每週吃掉 150 種原料;如今,大多數人攝入的原料不到 20 種,而且很多都經過了人工精煉。大多數加工食品只用到四種原料:玉米、大豆、小麥和肉類。

 

Spector 教授認為現代飲食方式對消化道內的細菌生存不利。傳統觀念認為肥胖流行主要是因為攝入熱量過多和運動過少,而 Spector 教授的新發現衝擊了這種理論。

 

比較 1

瘦子 VS 胖子

 

在實驗中, Spector 教授給予雙胞胎每天額外攝入1000 卡路里的熱量,六週後發現他們的體重變化差異很大,有些人體重增加了26 斤,而其兄弟(姐妹)體重只增加了8 斤,而他/ 她們的遺傳和飲食完全一樣。


顯然卡路里並不是唯一的因素,那是為什麼呢? Spector 教授認為是腸道細菌。他發現腸內微生物菌群的種類和多樣性嚴重影響著人類健康。


“微生物對於我們的消化過程必不可少,”他說到,“而且它們也控制著吸收的熱量,提供至關重要的酶和維生素,還可以保持我們免疫系統的健康。”

 

另外,通過對 4 對雙胞胎的研究,胖的與瘦的雙胞胎腸道微生物有明顯的不同,瘦的雙胞胎的腸道微生物要更豐富、更健康。

 

Spector 教授認為是腸道內的“壞”細菌讓人變肥。通過對 4 對雙胞胎的研究,胖的與瘦的一對雙胞胎腸道微生物有明顯的不同,瘦的一個的腸道微生物要更豐富、更健康。

 

把胖的雙胞胎的糞便移植入小鼠的腸道,“結果非常令人驚訝。”斯佩克特教授說到,“接受肥胖者糞便的小鼠迅速增肥 16% 。”

 

“這清晰地表明與肥胖相關的細菌的確有毒,而且可以傳染。這些有毒微生物可以在腸道內迅速生長,同時抑制其它微生物,使腸道菌群缺乏多樣性。”斯佩克特教授說,這一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在攝取大致相同數量的脂肪、糖、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有些人體重增加,而有些人不增加。

 

 

 

 

他同時認為當前肥胖流行歸咎於腸道菌群失衡,問題的根源可能是現代飲食方式。與我們的祖先相比,我們腸道內細菌的多樣性正在減少。

 

 

 

比較 2

吃麥當勞前 VS 吃麥當勞後

 

為測試現代垃圾食品對腸道細菌的影響,他招募他22 歲的兒子Tom 做小白鼠,十天全以麥當勞為食,每天的食物僅限於麥樂雞、巨無霸漢堡,還有就是冰淇淋和普通可樂。

 

到第 6 天湯姆感到臃腫和遲鈍,第 8 天餐後他開始流汗。他完成大學作業要花更多的時間。朋友們說他皮膚發黃,看起來不妙。實驗結束時他體重增加了 4 磅,而實驗第 3 天,他腸道內 40% 的細胞已死亡。

 

 

 

腸道內細菌的藝術照

 

 

Tom 是遺傳學系的一名學生,在接受《澳大利亞人》( The Australian )報紙採訪時, Tom 說:“在開始這種快餐飲食之前,我的腸道里大約有3500 種細菌,大多數是一種叫'硬壁菌門'的細菌。採取了這種飲食後,我迅速失去了1300 種細菌,並且腸道裡主要是另一種叫做'擬桿菌'的細菌。可以推測,麥當勞的飲食殺死了我身體裡1300 種細菌。”

 

 

 

 

Spector 教授發現,連續吃一星期快餐會殺死腸道中 1/3 的有益細菌。 (要知道,無論是對維護健康的免疫系統、心血管健康,還是保持好心情來說,腸道細菌都是必要的。) Spector 教授談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細菌在身體中扮演的角色,而這項新研究則發現細菌對於保持身材、維護健康起重要作用。

 

 

 

如果有毒細菌可以讓人發胖,那麼有益細菌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嗎?


Spector 教授的團隊嘗試使用一種名為 Christensenella 的細菌,將其移植入小鼠的腸道內,同時給予高脂飲食。效果驚人,小鼠發胖並不明顯。但是如果應用在人類身上就不那麼簡單了,每個人的反應可能不盡相同,情況比較複雜,而小鼠實驗前腸內細菌全部被清除。同時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對 Christensenella 的反應程度也不相同。

 

比較 3

現代生活方式 VS 傳統生活方式

 

一項針對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美國居民腸道菌群的分析表明,西方生活方式可能通過限制其在人體中的傳輸能力,減少腸道中細菌的多樣性。

 

“我們假設西方生活方式的數個方面能影響腸道菌群和減少多樣性。”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農業、食物和營養科學學院沃爾特說,“這其中包括飲食、環境衛生和臨床實踐,例如使用抗生素和剖宮產手術。”

 

沃爾特及其同事比較了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鄉村的成年人與美國成年居民的糞便細菌。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這裡的許多居民仍保留著傳統生活習慣,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該研究小組發現,與美國人相比,巴布亞新幾內亞居民腸道菌群多樣性更大、個人差異性更低,並且成分剖面迥然相異。美國居民缺乏近 50 種細菌類型,這些細菌屬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居民腸道菌群的核心種類。

 

“這些結果表明,生活方式能影響細菌傳播,尤其是環境衛生和飲用水處理,可能是腸道菌群變化的重要誘因。”沃爾特分析說。

 

  

 

為了腸道,請多運動

 

Spector 教授認為運動減肥效果並不明顯,而且持續效果不長久。相反地​​,運動對心臟和大腦有益,同樣對你的腸道細菌也有益。通過對 3000 對雙胞胎的研究,發現運動可以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

 

營養學家們發現運動員的細菌多樣性要比普通人更好,同時有更低的炎症水平。

 

根據 2011 年的一項研究報告:運動可以刺激免疫系統,從而傳送化學遞質到腸道微生物。

 

 

 

避免人工甜味劑

 

Reading 大學給實驗小鼠餵食人類推薦劑量的人工甜味劑 3 個月,結果發現其細菌數量及多樣性明顯下降。但是研究得出另外一個發現:巧克力是好東西,特別是黑巧克力。在對這些實驗小鼠給予可可提取物持續餵食 4 個月後,結果發現消化道內益生菌水平明顯上升,與此同時,有害菌及身體炎症水平有下降。

 

所以食用巧克力也許不會增重,研究發現巧克力的顏色越深越好,可可含量越高越好。但是牛奶巧克力中可可的含量只有黑巧克力的五分之一,且糖度較高,因此除外。

 

克利夫蘭診所的心理學家、《但我有資格吃巧克力》( But I Deserve This Chocolate )一書的作者蘇珊·阿伯斯( Susan Albers )博士說:“要知道,肥胖是排名第二的可預防性死因,第一是吸煙。因為肥胖,人類歷史上已經出現第一代比父母更早離世的孩子了。”

 

 

轉自:http://mp.weixin.qq.com/s/HLR69wHRj2tjYJEzw748x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monic1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