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全世界第四大主食,不過,大家吃過表皮還是青綠色的未成熟香蕉嗎?綠香蕉富含抗性澱粉,熱量低又能促進脂肪燃燒,非常適合想減肥的朋友。青蕉也比黃熟香蕉更適合加工,青蕉果肉脆且無濃味,去皮煮熟後口感接近馬鈴薯或菱角,可以放入香腸、貢丸,甚至作成「青蕉薯條」取代澱粉,符合未來的飲食趨勢。
國內蕉農、業界、學術界目前都在開發青蕉產品,對蕉農來說,外觀有瑕疵的青蕉無法賣到好價,但可以透過加工創造新的產值。台灣香蕉研究所所長邱祝櫻認為,除了青蕉外,香蕉葉也因國內新住民人口增加而出現商機,青蕉及蕉葉絕對能為台灣香蕉產業帶來「綠金」。
青蕉富含抗性澱粉,有助燃燒脂肪又有飽足感
消費者最熟悉的香蕉是黃色,邱祝櫻說明,全世界的香蕉約 75% 是在黃熟狀態做水果、鮮食用,其餘 25% 則作為料理,較知名的香蕉料理如菲律賓的炸香蕉卷 (banana cue),早已成為當地的平民美食,還衍伸出各式各樣的吃法,菲律賓當地用來做料理的香蕉,是選用「即將黃熟」的綠蕉。
香蕉抽穗結果成長至九分飽仍是綠色狀況,之後會逐漸轉黃。邱祝櫻表示,綠蕉和黃蕉的澱粉成分並不同,綠蕉含有較高比例的「抗性澱粉」,轉熟的過程中,抗性澱粉會轉化為「消化澱粉」,因此黃蕉所含抗性澱粉比例便會降低。衛福部資料顯示,抗性澱粉無法被小腸消化吸收,會直接進入大腸提供養分給腸道益菌,轉而讓脂肪燃燒,換言之,抗性澱粉如膳食纖維一樣有維持腸道健康的功效。
邱祝櫻表示,「現代人減肥風氣正流行,比起黃蕉,綠蕉更符合未來飲食趨勢」。食藥署資料顯示,食用抗性澱粉不但有助脂肪燃燒,也有飽足感,每公克抗性澱粉的熱量只有 2.8 大卡,低於一般澱粉每公克提供 4 大卡,衛福部建議,國人一天其中一餐可替換成抗性澱粉食材。
蕉農開發青蕉產品,從源頭減少次級品
雖然綠蕉富含抗性澱粉,但國人並不習慣吃綠蕉,學界及民間近年來陸續開發不同青蕉產品。屏東縣萬丹鄉青農聯誼會會長、第六屆百大青農林慧瑜承接家中 20 公頃的香蕉田,並將父親的慣行栽培改為不用農藥的友善栽培,栽培過程,她發現到香蕉銷售相當不穩定。
國內香蕉可依產區分成中部蕉及南部蕉,中部蕉產地價分為上中下三級,南部蕉產地價則分上下兩級。林慧瑜說明,無論是哪一種分法,最好的價格都是上級,「差一級,價格就腰斬」,農地面積有限,農民想提高收入,就必須增加上蕉的比例,然而,不論再怎麼用心照顧,只要天氣一變化,例如:颱風、豪雨等,會使香蕉葉片受損,也讓果皮容易擦傷或撞傷。
提到擦傷或撞傷的香蕉,林慧瑜有些惋惜,因為部分下蕉果皮雖受傷,但果肉品質和上蕉無異,「農民付出的努力是一樣的,收入卻會減少」。而即便沒有颳風下雨,天氣一熱,也會加速香蕉成熟,造成大量香蕉上市、價格下滑,農民承受的銷售壓力更大。林慧瑜認為,國內市場集中在黃蕉,若能開發青蕉的市場,便能從源頭減少次級品、降低末端香蕉賣壓,讓香蕉價格更加穩定。
青蕉可塑性高,能取代料理中的澱粉
林慧瑜的專長是種香蕉,她的弟弟林政穎則是開發青蕉的關鍵人物。林政穎是名廚師,今(2023) 年榮獲食藥署表揚優良餐飲從業人員的金帽獎。林政穎認為,「青蕉比黃蕉更適合加工」,黃蕉的果肉有強烈的氣味,不適合入菜,頂多製成蛋糕類的甜點,但青蕉去皮後,未成熟果肉脆而無味,煮熟後的口感很接近馬鈴薯或菱角,對廚師來說,是可塑性很高的食材,在常見料理中可以取代澱粉。
林政穎將青蕉的果肉開發成貢丸、香腸、鹹粿,他一一解釋,貢丸、香腸主體為豬肉,加入澱粉可以加強凝結性及口感,以青蕉取代毫無障礙;鹹粿過去都使用米、白蘿蔔,但白蘿蔔打碎加入米漿後,已看不出蘿蔔的形狀,蘿蔔的香氣也被其他配料所掩蓋,青香蕉可用來替代蘿蔔,鹹粿吃起來口感及風味會更有層次。
青蕉料理比創意,「可商業化」是得分關鍵
為向大眾推廣食用青香蕉,林慧瑜申請「青農創新加值計畫」的經費,舉辦青蕉烹飪競賽。6 組參賽者一共製作出 12 道中西式綠蕉料理美食,包含紅燒綠蕉排骨湯、酥炸綠蕉春捲、綠蕉咖哩餃、綠蕉可樂餅佐泰式涼拌香蕉絲、義大利綠蕉餃佐番茄蝦汁醬以及綠蕉農村派等。賣相最誘人的要屬綠蕉乳酪豚肉花香堡,與會者在品嚐後都給予好評。
評比項目中,評分比重最高的是「可否商業化」,榮獲第一名的是「培根奶油蘑菇綠香蕉玉棋(即義大利馬鈴薯糰子,原文為 gnocchi)」。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屠國城是本次評審之一,他表示,這次競賽的表現相當亮眼,各組參賽選手都很有創意,把青蕉完美融入不同風格的料理中,評審品嚐時對風味很驚艷,最後評估商業化的潛力時,考量到是否能在冷凍後加熱還原、成為調理包或方便的半成品,可重製性機率最高的「培根奶油蘑菇綠香蕉玉棋」才勝出。
屠國城表示,綠蕉在墨西哥、印度、非洲已是餐桌上的常駐食材,且消費量年年增加,台灣近期開始發展青蕉,透過料理詮釋,必定能讓消費者慢慢感受到青蕉的魅力。
綠蕉薯條降低負擔,蕉葉商機因新住民而崛起
不只農民努力開發綠蕉產品,長年收購產地青蕉的如記食品也正在研發「青香蕉薯條」。如記食品副總經理許維君說明,過去銷售成熟的黃蕉常常得和時間賽跑,販售不完的黃蕉能開發的產品有限,反而青蕉加工更有潛力。他們將青蕉去除水分、調味後,製作出接近零食薯條的口感,青香蕉薯條的產品定位是零食,青蕉富含抗性澱粉的優勢,可以讓人吃起來更少負擔及罪惡感。
台灣香蕉研究所則已經開發出青香蕉粉,邱祝櫻透露,青蕉粉是將青蕉脫水後打成粉末,她現在每天都會挖幾勺、沖泡飲用,冷飲熱飲都相當合適,也可搭配豆漿或牛奶,飲用後能帶來飽足感,加上其富含抗性澱粉,「非常符合想減肥的人的需求」。
青蕉產品的開發,為香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香蕉研究所還發現香蕉葉的商機。邱祝櫻表示,過去香蕉葉沒有需求,近年來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人口不斷攀升,國內的東南亞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帶動了香蕉葉的需求,香蕉葉已出現新的產業鏈,有盤商專門收香蕉葉進行販售,「現在國內香蕉葉每公斤價格上看 100 元,比香蕉價格還高」。
邱祝櫻說明,東南亞餐廳採買香蕉葉多是擺盤需求,有的東南亞料理則會以香蕉葉為包材,做成類似台灣粽子的美食,現在每年需求量都在提高,但業務用香蕉葉也有規格需求,例如:寬度不得低於 20 公分,也不能有破損,因此整理香蕉葉並不輕鬆。從青蕉到蕉葉的市場蓬勃發展,可以預期接下來香蕉產業不僅有「黃金」,還會出現「綠金」。
留言列表